人力资源发展概述
随着21世纪的日益临近,在世界范围内,社会经济形态甚至社会结构形态正在或者已经发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即从工业经济和工业社会向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转 变。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这一概念向人们表明了知识与信息的吸收、处理和应用在创造新的价值和推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一个以知识资源的 占有、配置、生产、分配、使用(消费)为重要因素的时代。
在工业经济时代,资本无疑是一种战略资源,经济增长取决于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而在知识社会,战略性资源则 为人力资源或人力资本。未来学家奈斯比特认为,在新的社会中,要害的战略资源已转变为信息、知识和创造性。治理大师德鲁克断言:知识已成为生产力、竞争力 和经济成就的要害因素;知识已成为最主要的工业,这个工业向经济提供生产需要的重要中心资源。
人力资源发展(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简称HRD,是80年代兴起的旨在提升组织人力资源质量的治理战略和活动,也是正在不断发展的一个职业领域和科学。
一般而言,HRD比较重视个人的发展,是从个人内在配合组织外在发展。而HRM(人力资源治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比较强调外在组织的需要,配合人力的提升与运用。更进一步地说,组织的成长是配合个人能力的发展。使人适其所,尽其才;物畅其流, 尽其用,就是人力资源发展的要义。
人力资源发展的性质
“人力资源”的出现约在1970年以后,在一个组织中,各种资源都各有其重要性,然而人力资源更加显得重要。人力资源成为现代社会和组织的战略资源,一方面来源于现代社会的性质—知识和信息社会,另一方面来源于人力资源所具有的特性:它是一种能动资源,即它在经济和治理中起主导作用和处于中心地位;它发起、使用、操纵、控制着其他资源,使其他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开发、配置和利用;同时它是唯一起创新作用的因素。整体而言,人力资源是一个组织系统的动力。正因为如此,维持与提升组织人力资源的质量就成为组织持续经营与发展的战略与活动。
尽管各家定义不同,但都认为HRD的重点为改善组织成员的知识、技能、态度、创造力与理想等特质,希望更多 的组织成员具备组织所需要的上述特质,希望成员的特质能配合组织的需求,持续地补充、提升,以协助组织的治理与发展。因此,综合各家观点,笔者认为所谓 HRD是指:由组织提供的具备短期绩效取向(performance oriented)和长期战略取向(strategy oriented)的学习活动,其目的在于提升组织成员以及组织的整体绩效,同时配合个人和组织的长期发展。
由此,人力资源发展具有以下的基本特性:
1.HRD是一种规划性活动(it is planed)它涉及需求评估、目标设定、行动规划、执行、效果评定等等。
2.HRD是以明示人类的价值为基础。
3.HRD是一种问题取向的活动,它应用若干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解决人力及组织问题。
4.HRD是一种系统途径,它将组织的人力资源及其潜能与技术、结构、治理过程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5.HRD的对象是人力资源及其整个组织。
6.HRD的目标是改善人力资源的质量和组织效能。
7.HRD的核心是学习,是组织成员行为的持久改变或某一方式的行为能力的改变。这种学习既包括个人学习,也包括组织学习,既包括学校中的学习,也包括工作地的学习。
8.HRD不是一劳永逸的战略,它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
人力资源发展的时代挑战
人力资源发展是80年代出现的并日益受到全世界重视和关注的一个领域。它已经被全世界的、企业和各种组织作为发展的新战略,作为提升竞争力的核心武 器。人力资源已成为发展的新宗教。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变化。具体分析,导致人力资源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科技革命与知识社会
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认为,就知识增长的速度而言,今天出生的小孩到大学毕业时,世界上的知识总量将增加4 倍。当这个小孩到50岁时,知识总量将是他出生时的32倍,而且全世界97%的知识都是在他出生以后才研究出来的。与此同时,科学与技术从来没有象现在这 样突出地显示出它们的威力和潜在力。科学和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向前跃进。科学发现与大规模地应用这种发现之间的时间距离也在逐渐缩短。人们把照相术原理 付诸实践花了112年的时间,而太阳能电池从发现到生产只相隔两年。跟不上时代步伐的人将落伍,这条规律不仅仅适用于学者或科技人员,而是适用于一切部门 的所有人员。在现代社会,每一个人都将面临着:知识和技能的过时,大量的未知的知识,适应新知识和技术,知识和技术的不断更新,终身教育等。
信息社会:劳动与职业的变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人类带入了信息社会。信息社会的特征之一在于劳动日益智能化 (intellectualization),也就是讲劳动者不再只是直接处理劳动对象,而且还要处理有关生产过程的不断变化的信息。据统计,在美国,属 于信息性的职业在1950年只有15%;1980年已超过60%;而到2000年则有将近80%的职业属于信息性的。在农业社会,大多数人在田地里干体力 活;在工业时代,他们照看机器;在信息时代,他们则处理信息与知识。这样,就不得不考虑每个劳动者的知识结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问题。据猜测,从 现在到2000年,75%的职业都是“新”的,也就是说,没有人能够具体了解他将来从事的职业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因此,那种传统的和狭隘的职业培训已变 得过时,只有基础扎实、适应能力强,才能适应动态社会的需要。
人口的增长和变化
人口的增长是目前大多数国家所面临的问题。据联合国统计,全世界总人口1950年为25亿,1980年为 44亿,2000年将达到62亿。由此可见,全世界的学习需求到2000年将大大地增加。同时,在许多国家,出现了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考虑到成人人口增 加、平均寿命延长,社会老龄化问题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更重要的是,许多国家非凡是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数量大,同时质量也堪忧。据联合国统计,当今全世界15岁 以上的人口中,有四分之一以上是文盲。据统计,在中国有1.8亿文盲、半文盲,而且还未从根本上杜绝新文盲的产生。在中国劳动力就业人口中,有60%左右 的属于小学文化程度以下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的任务就十分艰巨。
在此情况下,传统的教育制度不再具有那种应变性。为了确保人们能够得到日益增长的知识以及各种练习,只有通过大规模地求助于传播知识和提供练习的各种手段和媒介,才可能实现。
经济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挑战
近年来,人们对教育、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的相互作用有了较清楚的熟悉。人们已经普遍熟悉到:人力资源开发的前景,是受经济状况的影响的。经济发展中的失业问题、通货膨胀问题,以及出现严重的财政紧缩,尤其是人力资源投资经费的紧张,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形成了巨大 的挑战。这些挑战来源于: ·如何满足以几何速度扩张和变化的要求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人力资源投资的增加与财政拮据之间的矛盾。对人力资源开发预算的增加, 将取决于各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以及国家将人力资源开发放在何种优先地位上。
现代人力资源发展的基本趋势
随着国际社会对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地位熟悉的不断强化,人力资源发展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以及人力资源发展工作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展开,在整个世界范围内, 人力资源的发展无论在观念形态上,还是在实际行为上,都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向。这些趋向反映了世界范围内人力资源发展方向的基本趋势:
人力资源投资观念的确立与人力资源开发投资的增强
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经济性资源,它具有资本属性,又与一般的资本不同。它作为一种资本性资源,与一般的物资资 本有基本的共同之处。资本的共同属性表现在:(1)它是投资的结果;(2)在一定时期,它能获取利益;(3) 在使用过程中也有损耗或磨损。人力资源同样 具有这三种属性。首先它是投资的产物。传统的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这一点,甚至错误地认为它是自然形成的同质资源。事实上,人力资源确实是社会和个人投 资的产物。人力资源的质量完全取决于投资程度。一个人的能力固然与先天因素有关,但能力获取的后天性是最主要的。一个人后天获取能力的过程,便是接受培训 教育的过程,教育培训就是一种投资。可以讲,人力资源投资是人力资本形成的基本条件。现在,人们已经普遍认为:人力资源的教育培训是一种投资 (investment),而不是一种消费(expense)。
终身学习和培训的确立
在当今世界,知识、技能、价值观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学习已经不是人生某个阶段的事情。在处于不断变化的新 信息社会中,我们不能期望受到一次教育就一劳永逸了,现在没有一种知识或技能可以终身受用。教育与培训第一次真正成为以这种或那种方式贯穿于,人的一生过 程,其目的和形式必须适应人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需求。
培训教育的制度化与法制化
在全球范围内兴起的“人力资本投资”和“终身教育”等现代人力资源开发观念的影响下,培训教育作为社会发展战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纳入法制化与制度化的轨道。
学习性组织的建立
传统上,人们更多地将组织视为一个工作场所、利润生产中心、或控制治理的场所。在技术、知识、环境日益变化今天,人们越来越感到传统组织观的过时,而提倡学习型组织(Learning Organization)美国《财富杂志》 (Fortune Magazine )认为,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乃至以后,最成功的组织将是学习性组织或知识创造的公司 (Knowledge Creating Companies)。学者丹尼尔·托宾(Daniel·R·Tobin)认为学习性组织最大的特点在于:接受 新观念的开放性;具有鼓励并提供学习与创新机会的文化;具有整体目的与目标。另一些学者认为学习性组织的基本特征在于:学习意愿强;强烈地效力与新知识传播;敏于学习组织环境外的新知识。学习性组织反映了当今世界组织与知识和技术变化的适应,换言之,学习性组织的观念强调知识、科学、技术对组织的重要性,并倡导组织作为知识创造中心的作用。
在现实中,学习性组织已经成为一种发展的现实,而非仅仅是一种理念。正如约翰·奈斯比特所言:“当今,大学 越来越更象是企业,而公司越来越象大学。”在许多发达国家,公司与企业的培训和教育规划如此广泛与深入,实际上代表着全国公、私立学校,学院及大学以外的 另一个体系。据美国卡内基教育基金会在题为《公司课程:学习的企业》报告中所讲的:“深深扎根于美国企业界并在全世界广为采用的替代教育体系已经成熟并在 不断发展。”报告中说,公司每年化于教育和培训的钱约为600亿美元,这一份额相当于全国学院和大学的费用。大约有800万人在公司内学习,这一数字相当 于在高一级学校注册入学的人数。该报告同样列举了大量例子说明学习型组织:
培训形式与方式的多样化
在培训方式、方法上,无论是公共组织还是私营组织,皆本着学用一致,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向:
1.在体制上,趋向于集中化的控制(政策和法律),散性的治理。如美国改变集中化的培训体系,将培训权力分 散于个州和地方。1983年的“就业与培训合作法”,进一步将培训权力下放给地方和企业,联邦只起协调、指导和资助作用。使之更趋于符合市场要 求、适应多样化的培训要求。
2.培训方式多元化。包括国家专门培训教育机构的培训、委托培养、自修、职业指导、研究员制度、业余培训、现场培训、岗位轮换、工作扩大化等。
3.企业与教育界的联合。企业界与教育界共同对人力资源的开发进行合作,供需双方协调。英国斯温登大学从 1985年起开办“公开学习中心”,向个人和公司开放,他们可以按小时为单位购买学习时间。学校日趋企业化,并试图成为“企业家精神的孵卵器。”越来越多 的公司也建立起自己专门化的教育机构。
培训的信息化与手段的现代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对 教育培训的影响越来越大。其中信息处理技术在教育培训中的应用,促使教育 培训更具好的前景。差不多所有的国家,计算机在培训教学的各个环节如资源治理、政策分析、资料处理、模拟教学等发挥了作用。当然,信息技术运用于培训教育 之中是否能取得成效还取决于许多因素,例如,具备用于开发必要的硬件以及更为重要的软件的开发及投资;拥有操作这些新技术的合格人员;教师、治理部门与技 术人员的合作;保证存储信息的质量等等。对于新技术运用的前景,有人认为未来的培训教育将完全“非机构化”,即学校和培训机构衰落,有人认为则不可能。但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视听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将日益在培训与教育中发挥作用。
培训教育的国际化
从本世纪60年代后期、70年代初期,国际、经济的一体化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全世界在时间和空 间上的距离缩短。“地球村”的预言(the global village prophecy)正在变为现实。人们再也不能互相回避或坚持闭关自守的孤立 主义政策。不断增强的流动性、现代化的交通与电讯技术、国际经济一体化不断促使人们熟悉到跨文化沟通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国际培训 (international training)日益发展。
国际培训或培训的国际化,反映了培训在下列方面的重要变化:
1.在培训的内容上,强调了解世界、了解他人的重要性。培训教育面临着双重的使命:了解自己,表现自己的差异,追求自己的文化,加强自己社会或群体的团结;同时要致力于克服闭关自守,在尊重多样性的基础上了解他人,从而帮助将事实上的依靠变成有意识的团结。
2.开展有利于人力资源发展的债务转换工作。如联合国所讲的,由于教育与培训是一种长期投资,在调整计划中经常沦为牺牲品。因此将国际债务转换为人力资源的投资。
3.在人力资源教育与培训中展开国际合作,在国家之间公正的分享知识,发展国际合作项目。
4.将更多的发展援助款项用于人力资源投资。
人力资源发展培训的职业化
如今,随着培训被作为实现各种发展目标和组织目的的强有力手段被人们的普遍接受,以及培训活动的广泛展开, 培训的职能在公、私组织中日益专门化,培训工作日趋职业化。这主要表现为:培训已发展了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已发展了一批专门从事培训工作的治理人员和培 训专家,并以高超的培训知识获取了权威;实施培训已得到社会的认同;职业化的组织已经建立;发展了培训的职业标准,并逐步形成了培训的职业文化。
随着21世纪的日益临近,在世界范围内,社会经济形态甚至社会结构形态正在或者已经发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即从工业经济和工业社会向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转 变。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这一概念向人们表明了知识与信息的吸收、处理和应用在创造新的价值和推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一个以知识资源的 占有、配置、生产、分配、使用(消费)为重要因素的时代。
在工业经济时代,资本无疑是一种战略资源,经济增长取决于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而在知识社会,战略性资源则 为人力资源或人力资本。未来学家奈斯比特认为,在新的社会中,要害的战略资源已转变为信息、知识和创造性。治理大师德鲁克断言:知识已成为生产力、竞争力 和经济成就的要害因素;知识已成为最主要的工业,这个工业向经济提供生产需要的重要中心资源。
人力资源发展(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简称HRD,是80年代兴起的旨在提升组织人力资源质量的治理战略和活动,也是正在不断发展的一个职业领域和科学。
一般而言,HRD比较重视个人的发展,是从个人内在配合组织外在发展。而HRM(人力资源治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比较强调外在组织的需要,配合人力的提升与运用。更进一步地说,组织的成长是配合个人能力的发展。使人适其所,尽其才;物畅其流, 尽其用,就是人力资源发展的要义。
人力资源发展的性质
“人力资源”的出现约在1970年以后,在一个组织中,各种资源都各有其重要性,然而人力资源更加显得重要。人力资源成为现代社会和组织的战略资源,一方面来源于现代社会的性质—知识和信息社会,另一方面来源于人力资源所具有的特性:它是一种能动资源,即它在经济和治理中起主导作用和处于中心地位;它发起、使用、操纵、控制着其他资源,使其他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开发、配置和利用;同时它是唯一起创新作用的因素。整体而言,人力资源是一个组织系统的动力。正因为如此,维持与提升组织人力资源的质量就成为组织持续经营与发展的战略与活动。
尽管各家定义不同,但都认为HRD的重点为改善组织成员的知识、技能、态度、创造力与理想等特质,希望更多 的组织成员具备组织所需要的上述特质,希望成员的特质能配合组织的需求,持续地补充、提升,以协助组织的治理与发展。因此,综合各家观点,笔者认为所谓 HRD是指:由组织提供的具备短期绩效取向(performance oriented)和长期战略取向(strategy oriented)的学习活动,其目的在于提升组织成员以及组织的整体绩效,同时配合个人和组织的长期发展。
由此,人力资源发展具有以下的基本特性:
1.HRD是一种规划性活动(it is planed)它涉及需求评估、目标设定、行动规划、执行、效果评定等等。
2.HRD是以明示人类的价值为基础。
3.HRD是一种问题取向的活动,它应用若干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解决人力及组织问题。
4.HRD是一种系统途径,它将组织的人力资源及其潜能与技术、结构、治理过程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5.HRD的对象是人力资源及其整个组织。
6.HRD的目标是改善人力资源的质量和组织效能。
7.HRD的核心是学习,是组织成员行为的持久改变或某一方式的行为能力的改变。这种学习既包括个人学习,也包括组织学习,既包括学校中的学习,也包括工作地的学习。
8.HRD不是一劳永逸的战略,它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
人力资源发展的时代挑战
人力资源发展是80年代出现的并日益受到全世界重视和关注的一个领域。它已经被全世界的、企业和各种组织作为发展的新战略,作为提升竞争力的核心武 器。人力资源已成为发展的新宗教。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变化。具体分析,导致人力资源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科技革命与知识社会
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认为,就知识增长的速度而言,今天出生的小孩到大学毕业时,世界上的知识总量将增加4 倍。当这个小孩到50岁时,知识总量将是他出生时的32倍,而且全世界97%的知识都是在他出生以后才研究出来的。与此同时,科学与技术从来没有象现在这 样突出地显示出它们的威力和潜在力。科学和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向前跃进。科学发现与大规模地应用这种发现之间的时间距离也在逐渐缩短。人们把照相术原理 付诸实践花了112年的时间,而太阳能电池从发现到生产只相隔两年。跟不上时代步伐的人将落伍,这条规律不仅仅适用于学者或科技人员,而是适用于一切部门 的所有人员。在现代社会,每一个人都将面临着:知识和技能的过时,大量的未知的知识,适应新知识和技术,知识和技术的不断更新,终身教育等。
信息社会:劳动与职业的变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人类带入了信息社会。信息社会的特征之一在于劳动日益智能化 (intellectualization),也就是讲劳动者不再只是直接处理劳动对象,而且还要处理有关生产过程的不断变化的信息。据统计,在美国,属 于信息性的职业在1950年只有15%;1980年已超过60%;而到2000年则有将近80%的职业属于信息性的。在农业社会,大多数人在田地里干体力 活;在工业时代,他们照看机器;在信息时代,他们则处理信息与知识。这样,就不得不考虑每个劳动者的知识结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问题。据猜测,从 现在到2000年,75%的职业都是“新”的,也就是说,没有人能够具体了解他将来从事的职业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因此,那种传统的和狭隘的职业培训已变 得过时,只有基础扎实、适应能力强,才能适应动态社会的需要。
人口的增长和变化
人口的增长是目前大多数国家所面临的问题。据联合国统计,全世界总人口1950年为25亿,1980年为 44亿,2000年将达到62亿。由此可见,全世界的学习需求到2000年将大大地增加。同时,在许多国家,出现了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考虑到成人人口增 加、平均寿命延长,社会老龄化问题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更重要的是,许多国家非凡是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数量大,同时质量也堪忧。据联合国统计,当今全世界15岁 以上的人口中,有四分之一以上是文盲。据统计,在中国有1.8亿文盲、半文盲,而且还未从根本上杜绝新文盲的产生。在中国劳动力就业人口中,有60%左右 的属于小学文化程度以下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的任务就十分艰巨。
在此情况下,传统的教育制度不再具有那种应变性。为了确保人们能够得到日益增长的知识以及各种练习,只有通过大规模地求助于传播知识和提供练习的各种手段和媒介,才可能实现。
经济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挑战
近年来,人们对教育、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的相互作用有了较清楚的熟悉。人们已经普遍熟悉到:人力资源开发的前景,是受经济状况的影响的。经济发展中的失业问题、通货膨胀问题,以及出现严重的财政紧缩,尤其是人力资源投资经费的紧张,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形成了巨大 的挑战。这些挑战来源于: ·如何满足以几何速度扩张和变化的要求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人力资源投资的增加与财政拮据之间的矛盾。对人力资源开发预算的增加, 将取决于各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以及国家将人力资源开发放在何种优先地位上。
现代人力资源发展的基本趋势
随着国际社会对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地位熟悉的不断强化,人力资源发展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以及人力资源发展工作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展开,在整个世界范围内, 人力资源的发展无论在观念形态上,还是在实际行为上,都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向。这些趋向反映了世界范围内人力资源发展方向的基本趋势:
人力资源投资观念的确立与人力资源开发投资的增强
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经济性资源,它具有资本属性,又与一般的资本不同。它作为一种资本性资源,与一般的物资资 本有基本的共同之处。资本的共同属性表现在:(1)它是投资的结果;(2)在一定时期,它能获取利益;(3) 在使用过程中也有损耗或磨损。人力资源同样 具有这三种属性。首先它是投资的产物。传统的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这一点,甚至错误地认为它是自然形成的同质资源。事实上,人力资源确实是社会和个人投 资的产物。人力资源的质量完全取决于投资程度。一个人的能力固然与先天因素有关,但能力获取的后天性是最主要的。一个人后天获取能力的过程,便是接受培训 教育的过程,教育培训就是一种投资。可以讲,人力资源投资是人力资本形成的基本条件。现在,人们已经普遍认为:人力资源的教育培训是一种投资 (investment),而不是一种消费(expense)。
终身学习和培训的确立
在当今世界,知识、技能、价值观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学习已经不是人生某个阶段的事情。在处于不断变化的新 信息社会中,我们不能期望受到一次教育就一劳永逸了,现在没有一种知识或技能可以终身受用。教育与培训第一次真正成为以这种或那种方式贯穿于,人的一生过 程,其目的和形式必须适应人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需求。
培训教育的制度化与法制化
在全球范围内兴起的“人力资本投资”和“终身教育”等现代人力资源开发观念的影响下,培训教育作为社会发展战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纳入法制化与制度化的轨道。
学习性组织的建立
传统上,人们更多地将组织视为一个工作场所、利润生产中心、或控制治理的场所。在技术、知识、环境日益变化今天,人们越来越感到传统组织观的过时,而提倡学习型组织(Learning Organization)美国《财富杂志》 (Fortune Magazine )认为,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乃至以后,最成功的组织将是学习性组织或知识创造的公司 (Knowledge Creating Companies)。学者丹尼尔·托宾(Daniel·R·Tobin)认为学习性组织最大的特点在于:接受 新观念的开放性;具有鼓励并提供学习与创新机会的文化;具有整体目的与目标。另一些学者认为学习性组织的基本特征在于:学习意愿强;强烈地效力与新知识传播;敏于学习组织环境外的新知识。学习性组织反映了当今世界组织与知识和技术变化的适应,换言之,学习性组织的观念强调知识、科学、技术对组织的重要性,并倡导组织作为知识创造中心的作用。
在现实中,学习性组织已经成为一种发展的现实,而非仅仅是一种理念。正如约翰·奈斯比特所言:“当今,大学 越来越更象是企业,而公司越来越象大学。”在许多发达国家,公司与企业的培训和教育规划如此广泛与深入,实际上代表着全国公、私立学校,学院及大学以外的 另一个体系。据美国卡内基教育基金会在题为《公司课程:学习的企业》报告中所讲的:“深深扎根于美国企业界并在全世界广为采用的替代教育体系已经成熟并在 不断发展。”报告中说,公司每年化于教育和培训的钱约为600亿美元,这一份额相当于全国学院和大学的费用。大约有800万人在公司内学习,这一数字相当 于在高一级学校注册入学的人数。该报告同样列举了大量例子说明学习型组织:
培训形式与方式的多样化
在培训方式、方法上,无论是公共组织还是私营组织,皆本着学用一致,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向:
1.在体制上,趋向于集中化的控制(政策和法律),散性的治理。如美国改变集中化的培训体系,将培训权力分 散于个州和地方。1983年的“就业与培训合作法”,进一步将培训权力下放给地方和企业,联邦只起协调、指导和资助作用。使之更趋于符合市场要 求、适应多样化的培训要求。
2.培训方式多元化。包括国家专门培训教育机构的培训、委托培养、自修、职业指导、研究员制度、业余培训、现场培训、岗位轮换、工作扩大化等。
3.企业与教育界的联合。企业界与教育界共同对人力资源的开发进行合作,供需双方协调。英国斯温登大学从 1985年起开办“公开学习中心”,向个人和公司开放,他们可以按小时为单位购买学习时间。学校日趋企业化,并试图成为“企业家精神的孵卵器。”越来越多 的公司也建立起自己专门化的教育机构。
培训的信息化与手段的现代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对 教育培训的影响越来越大。其中信息处理技术在教育培训中的应用,促使教育 培训更具好的前景。差不多所有的国家,计算机在培训教学的各个环节如资源治理、政策分析、资料处理、模拟教学等发挥了作用。当然,信息技术运用于培训教育 之中是否能取得成效还取决于许多因素,例如,具备用于开发必要的硬件以及更为重要的软件的开发及投资;拥有操作这些新技术的合格人员;教师、治理部门与技 术人员的合作;保证存储信息的质量等等。对于新技术运用的前景,有人认为未来的培训教育将完全“非机构化”,即学校和培训机构衰落,有人认为则不可能。但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视听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将日益在培训与教育中发挥作用。
培训教育的国际化
从本世纪60年代后期、70年代初期,国际、经济的一体化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全世界在时间和空 间上的距离缩短。“地球村”的预言(the global village prophecy)正在变为现实。人们再也不能互相回避或坚持闭关自守的孤立 主义政策。不断增强的流动性、现代化的交通与电讯技术、国际经济一体化不断促使人们熟悉到跨文化沟通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国际培训 (international training)日益发展。
国际培训或培训的国际化,反映了培训在下列方面的重要变化:
1.在培训的内容上,强调了解世界、了解他人的重要性。培训教育面临着双重的使命:了解自己,表现自己的差异,追求自己的文化,加强自己社会或群体的团结;同时要致力于克服闭关自守,在尊重多样性的基础上了解他人,从而帮助将事实上的依靠变成有意识的团结。
2.开展有利于人力资源发展的债务转换工作。如联合国所讲的,由于教育与培训是一种长期投资,在调整计划中经常沦为牺牲品。因此将国际债务转换为人力资源的投资。
3.在人力资源教育与培训中展开国际合作,在国家之间公正的分享知识,发展国际合作项目。
4.将更多的发展援助款项用于人力资源投资。
人力资源发展培训的职业化
如今,随着培训被作为实现各种发展目标和组织目的的强有力手段被人们的普遍接受,以及培训活动的广泛展开, 培训的职能在公、私组织中日益专门化,培训工作日趋职业化。这主要表现为:培训已发展了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已发展了一批专门从事培训工作的治理人员和培 训专家,并以高超的培训知识获取了权威;实施培训已得到社会的认同;职业化的组织已经建立;发展了培训的职业标准,并逐步形成了培训的职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