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后冷链”是一项社会化的大工程。仅靠加强检查是不能根本解决问题的。
1、首先,要加强立法。要对从业相关商品的生产和经营企业设置强制性的行业规范。如对于巴氏奶,上海曾在2005年订立过《上海巴氏杀菌乳“后冷链”操作规范(试行稿)》。但这个规范不是一个强制性的规范文件,且覆盖面主要在自愿执行的生产性企业。类似此类文件应积极争取进入立法程序和系列,升级为全社会的强制性规定来执行。设置适当的产业技术性门槛,对于遏止恶性竞争也许不无好处。
2、严格监管,对违法企业加重处罚,以便足以发挥监管的威慑作用。当前,提高违法成本,对维护市场秩序是十分必要。
3、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从商业伦理、软硬件建设、管理技术、健康的消费理念和保鲜常识等多角度、全方位的全面提高从业人员和消费者健康卫生素养,落实“后冷链”的常效管理机制。
4、组织科技攻关,将“后冷链”中一些困难的节点列为攻关项目,重点予以突破。如:如何解决最后1米的冷链断裂?如何采用IT技术对商品环境温度进行全程的监控?如何用技术手段能在商品包装上鉴别冷链断裂的环节,以便分清责任,改进运行?等等。
5、开展国际交流,学习国际“后冷链”管理的经验,结合中国的国情,走出一条中国现代“后冷链”建设和管理的新路来。